间歇性跛行的发病机理
一、间歇性跛行:直立或行走时,下肢发生逐渐加重的疼痛、麻木、沉重感、乏力等不同的感觉,以至于不得不改变站立的姿势或停
止行走,蹲下休息一会,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,继续行走或站立,再次出现上述症状,则再蹲下休息一会。每次行走的距离或直立持续的
时间一般为一、二百米或几分钟至十几分钟。其距离和时间会逐渐缩短,有的患者可因改变直立姿势或上身前倾、弯腰行走减轻痛苦,连
续行走。爬山、上楼梯、骑自行车不出现间歇性跛行。
二、 梨状肌是臀大肌深面的深层肌肉,从骶椎前面开始,穿出坐骨大孔,而将其分成梨状肌上孔与下孔,止于股骨大转子。梨状肌主
要功能是协同其它肌肉完成大的外旋动作。
出入梨状肌下孔的结构: 臀上神经 发自骶丛,梨状肌上孔出盆后,行于臀中肌与臀小肌之间,与臀上动脉深支伴行,作用:支配
臀中肌、臀小肌和阔筋膜张肌。
出入梨状肌下孔的结构: 坐骨神经 发自骶丛,是全身最大的神经,由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至臀部。在臀大肌深面下行,经坐骨结
节与大转子之间稍内侧降至股后区,与腘窝上角处分为二支:胫神经和腓神经。作用:支配半膜肌、半腱肌和股二头肌。
梨状肌与坐骨神经、臀上神经在解剖上关系非常密切 ,梨状肌若受损伤,就可能使坐骨神经、臀上神经受到挤压而出现各种症状。
三、梨状肌的体表投影
由髂后上棘到尾骨尖作一连线,在连线上连线距髂后上棘2 cm处作一标点,此点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,即为梨状肌的体表投影
四、梨状肌的损伤可分为运动性损伤和静止性损伤:
运动性损伤:走路几十米或几百米,下肢就出现症状,休息后症状就完全消除,一点都不显,和健康时一样。
静止性损伤:坐久或站久了,下肢就出现症状,活动后症状就完全消除,一点都不显,和健康时一样。
五、治疗
在腰椎治疗的同时,必须在梨状肌的投影区,即骶骨外缘、环跳区、大转子区进行治疗,治疗过程中若出现新的症状,注意: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症状,而放弃骶骨外缘、环跳区、大转子区的治疗,即使已经明显减轻。且治疗不要间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