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关节的解剖生理及生物力学
腰椎骨质增生的生物力学基础
a、由于腰段脊柱是脊柱的主要记载部位,而且是疼痛的好发区,因此对这一区域的承载方式有较多的研究,几乎所有的身体活动都
会增加腰椎的载荷,从慢步行走时的轻度增加直至强体力活动时的大浪增加。这些载荷由两部分结构予以分担,一是韧带、椎间盘以及椎
骨,它们是被动承载装置,将所受载荷向临近部位传导,并通过变形而贮存能量。二是肌肉,它具有主动平衡载荷的作用。通过肌肉的收
缩,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,也给脊柱施加了一定程度的载荷。
b、身体姿势的变动对腰椎载荷影响很大,这与身体重心线与腰椎间的距离(力臂)远近有关。不同姿势时,腰椎平面以上的体重并
无变化,如其力线与腰椎间的垂直距离因姿势改变而加长,则施加在腰椎的婉拒加大,腰椎载荷随之增加,反之则减小。人在站立位时,
身体上部的重心在脊柱前方,其力线通常在第4腰椎椎体的复侧通过,提示重心线在脊柱所有节段屈伸活动轴的腹侧,使运动阶段承受向
前的弯矩,后者需要韧带和肌肉加以平衡。
c、人体前屈运动的最初50°—60°出现在腰段脊柱。前屈的速度和范围是受肌肉控制的,进一步的屈曲是由骨盆前倾完成的,髋后部
肌肉有效地控制着这一运动。脊柱的前屈、后伸、旋转等运动主要由韧带、椎间盘、被动拉伸的肌肉以及上下交锁的小关节等联合完成。
d、人体在放松直立时,第3腰椎的载荷高达体重的60%,超出腰3平面以上体重的载荷主要由肌肉收缩产生。仰卧时脊柱载荷最小,
体重产生的载荷消失,但当伸膝仰卧时,腰肌的紧张牵拉可对腰椎施加一定的压缩载荷,垫高下肢维持髋、膝屈曲位时腰肌放松载荷减
轻。
e、腰椎生理性前凸可减轻腰椎载荷;腰椎平直,可使腰椎载荷加大;脊柱融合或内固定手术如严重破坏生理前凸,造成平背,则易
出现腰背痛。
骨质增生常见部位:颈椎、胸椎、腰椎、膝关节、足跟;不常见部位:肘关节。因为胸椎一般无症状,因此,临床较少引起注意。
在上述关节周围,都有韧带束缚、强化,又是众多肌肉的起止点。当肌肉、韧带出现病变时,肌肉、韧带与骨关节之间力量的分配比
例失调,骨关节将承担更多的力量,关节面的磨损将加大,因此,出现了关节的边缘增生、关节面的滑膜和减震垫受损。减震垫:在颈
椎、胸椎、腰椎就是椎间盘及其上下的椎板;在膝关节就是滑膜、半月板;在足跟就是跟部有韧性的软组织。在关节哪个部位易受损伤,
取决于:哪个部位更薄弱?哪个部位吸收的力量更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