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椎解剖生理及生物力学
腰椎间盘的解剖生理
1、腰椎是躯干活动的枢纽,各节腰椎间盘有较大的活动度,其运动轴心在椎间盘中心偏后处;小关节以滑动的形式来引导追体检的
活动。相邻两个椎骨和其间的椎间盘组成一个功能单位,称为活动节段。椎体及椎间盘前有前纵韧带、后有后纵韧带、两侧还有侧纵韧
带,后部有椎板及小关节,小关节由韧带及关节囊相连接;还有棘突间韧带、横突间韧带、棘上韧带、黄韧带,腰大肌、腰方肌、竖脊肌
等组成比较稳定的腰部。上述任何部位受到损伤,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。
2、椎间盘的中心是髓核,髓核是胶状物,和果冻一样,髓核的上下方是软骨板,周围是纤维环;椎间盘是一个密闭的流体力学结
构,具有可变性,但只有变形而不是变小,在变形后其容积仍是同样大小。正常的椎间盘能承受300kg压力而不破裂,即使破裂,也往往
先是椎体破裂或压缩,因为椎间盘像充气的皮球,吸收大量的振动力,以保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。椎间盘、小关节及肌肉韧带使脊柱有
很好的弹性和稳固性。
3、椎间盘在不同状态下的压力大小顺序:前屈手拿10千克重物>蹲位>坐位>前屈40度>前屈20度=咳嗽>放松站立位>仰卧位
4、椎间盘的营养来源:纤维环四周小血管及椎体内血管渗透而来的淋巴液。
5、椎间盘位于椎体中央偏后位置;后纵韧带在腰椎时就变的窄而薄,束缚的力量明显减弱;纤维环在椎体的前面、两侧较厚,在椎
体的后缘较薄;这也是髓核容易从后面或两侧容易突出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