颈椎病新病机
颈 椎 病 病 机
肌肉、韧带损伤和骨质损伤,二者是损伤的程度标志。前者轻,后者重,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发展。二者是如何发展变化的?
肌肉、韧带损伤(炎症、渗出、水肿、粘连、痉挛、挛缩),造成肌肉、韧带的承重力下降,从而造成颈椎和颈肌、韧带对共同承担重
量的比例,发生了改变,这种改变是:颈椎承担重量的比例逐渐增加,成为超负荷;颈肌、韧带承担重量的比例逐渐减少,成为低负荷
。虽说发生了这种不协调承重比例,但颈肌、韧带损伤仍在继续,表现为:项韧带钙化,肌肉出现钙化点;肌肉痉挛、挛缩、僵硬,甚至
有条索状硬结。超负荷的颈椎出现损伤并逐渐加重,首先引起颈椎曲度的改变,而后出现椎间盘突出,增生,椎体失稳等, 椎管狭窄以
椎间盘突出造成椎管前后径变小最常见,其次是椎管内增生。
总 结
颈椎与颈肌、韧带的承重力,因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而有所差异,因此,在同样条件下,会出现有的患病,有的不患病。颈椎病的形
成需两个因素:
(1)体力与体能长时间消耗,且达到一定的量。
(2)修复或治疗不彻底。
常见原因归纳:
(1) 单一姿势或重复单一动作时间长。
(2) 风寒湿因素。
(3) 外伤。
三个因素共同导致一个结果:肌肉、韧带损伤,颈椎和颈肌、韧带对共同承担重量的比例发生改变。肌肉、韧带损伤没有得到彻底痊
愈,逐渐累积,进一步发展到骨质层,形成颈椎病。
颈椎易发生病变的三个部位:椎间盘、椎体边缘、小关节(钩椎)、椎体。椎间盘最薄弱,椎体边缘最易磨损,椎体较稳固,因此颈
椎病以椎间盘突出最多见,椎体边缘增生次之;小关节(钩椎)增生、椎体失稳再次之。